正極材料:NCM811(粒徑 D50=8μm)、LFP(粒徑 D50=12μm);
輔助材料:炭黑(Super P)、碳納米管(CNT,直徑 10-15nm)、PVDF(分子量 120 萬)、NMP(分析純);
核心設備:數顯式電動攪拌器(轉速范圍 0-3000r/min,可更換槳葉類型:推進式、錨式、渦輪式)、激光粒度儀( Mastersizer 3000)、旋轉粘度計(NDJ-5S)、極片面密度測試儀(XY-100)。
攪拌轉速:500-2500r/min(梯度 500r/min);
攪拌時間:30-180min(梯度 30min);
槳葉類型:推進式(軸向流)、錨式(徑向流)、渦輪式(復合流);
混合順序:先固后液(活性物質 + 導電劑預混合后加溶劑)、先液后固(溶劑 + 粘結劑溶解后加固體顆粒)。
NCM811 體系:當轉速低于 1000r/min 時,漿料中炭黑團聚率超過 15%,黏度波動達 25%;轉速提升至 1500-2000r/min 時,顆粒分散度(團聚率 3.2%),但轉速超過 2000r/min 后,攪拌產生的剪切力過強,導致 PVDF 分子鏈斷裂,24h 黏度下降 18%,影響后續涂覆;
LFP 體系:因 LFP 密度更高(2.6g/cm3 vs NCM2.0g/cm3),需更高轉速突破顆粒沉降阻力,轉速范圍為 1800-2200r/min,此時漿料分散度達 94.5%,面密度波動控制在 ±2.8%。
攪拌時間:NCM 體系在 120min 時達到最佳混合狀態,繼續延長時間,漿料黏度無明顯提升但能耗增加 30%;LFP 體系因顆粒分散難度大,攪拌時間為 150min,此時導電網絡構建最完整,極片電阻率降至 8.5mΩ?cm;
槳葉類型:渦輪式槳葉憑借軸向 + 徑向復合流場,對兩種體系均表現出適配性 —— 相較于推進式槳葉,NCM 漿料分散度提升 18%,LFP 體系黏度穩定性提升 22%;錨式槳葉因攪拌死角大,僅適用于低固含量(≤40%)漿料混合。
參數適配:NCM 體系推薦攪拌參數為 “渦輪式槳葉 + 1800r/min 轉速 + 120min 時間 + 先液后固";LFP 體系推薦 “渦輪式槳葉 + 2000r/min 轉速 + 150min 時間 + 先液后固";
設備改進:工業級攪拌器可增設槳葉高度調節裝置(建議槳葉距罐底距離為罐徑 1/3),減少底部沉淀;同時加裝溫度控制系統,避免攪拌剪切熱導致溶劑揮發(控制混合溫度 25-30℃);
質量監控:每批次漿料需檢測黏度(NCM 體系控制 3000-5000mPa?s,LFP 體系 4000-6000mPa?s)與顆粒分散度,確保滿足極片涂覆要求。
管理登陸 技術支持:化工儀器網 sitemap.xml